低碳智慧綜合能源實驗平臺
1. 搭建光伏交直流微電網系統;
2. 搭建充電樁模塊;
3. 搭建模塊化蓄電池系統;
4. 搭建混合儲能多端口調節系統;
5. 搭建蓄熱蓄冷裝置、數據采集系統。
2 實驗平臺功能
1. 可模擬光伏微電網能源系統,多能互補并離網智能運行;
2. 可根據系統需求調整蓄熱裝置;
3. 可以充放電與電池保護;
4. 充放電量統計;
5. 運行數據實時顯示、儲存,并對主要參數進行測量、監控、記錄;
6. 故障報警、運行保護等。
3 場地需求
1. 占地面積 40 ㎡(5m*8m);
2. 具備上下水;
3. 安裝:單臺設備最大重量≤500kg。
微電網控制策略為:
(1) 離網運行
a. 光伏≥負荷,光伏能量提供負荷,多余存儲電池中,充滿棄光。
b. 光伏≤負荷,優先光伏供電,不足時儲能電池提供能量。
c. 光伏+儲能電池≤負荷,優先光伏和儲能電池供電,儲能電池低于15%時負載切除。
(2) 并網運行
a. 光伏≥負荷,光伏能量提供負荷,多余存儲電池中,電池充滿余電返送至交流母線。
b. 光伏≤負荷,優先光伏供電,不足時儲能電池提供能量。
c. 光伏+儲能電池≤負荷,優先光伏和儲能電池供電,儲能電池低于 15%時通過電網提供 差額功率給直流負荷。
d. 夜間補電時段,22:00-06:00 ,進行夜間儲能電池充電控制,充電功率可設置。
4.1 光伏發電
(1) 光伏發電系統結構
光伏發電采用高效單晶組件組成光伏陣列,安裝位于廠房屋頂,采用分布式發電集中并網。光伏轉換系統原理如圖 2 所示,太陽能電池板利用光伏效應發電,控制系統一方面把調整后的電能直接送往負載或充電樁。另一方面把多余的電能送往存儲系統。光伏發電量不能滿足負載需要時,控制器把儲存的電能送往負載或充電樁,保證了整個系統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2) 系統構成說明
1. 光伏發電系統由太陽能電池板、控制系統和逆變器組成。
2. 太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
a) 太陽電池組件:光伏組件利用光伏效應將光能轉換為電能,采用單晶硅光伏電池組件DSPV800-240W ,光伏陣列的總功率為 10kW。
b) 接線盒:連接和保護太陽能光伏組件,將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力與外部線路連接,傳導光伏組件所產生的電流。
c) 支架:支撐電池板并調整傾斜角度。
3. 控制系統:根據日照強度及負載的變化,不斷對系統工作狀態進行切換和調節。
a) 控制器:對信號的采集如電池電量顯示、充電/放電電流顯示、溫度顯示,光控+延時, 自動電壓識別、故障狀態顯示等功能。
b) 主控芯片:對采集到的電壓電流進行計算,通過最大功率跟蹤算法確定 PWM 脈沖占空比,輸出PWM 脈沖信號經過驅動電路處理后作用于開關管。
4. 逆變器:把直流電變成標準的 380V 電接入用戶側電網。
一般由濾波器、Boost 電路、逆變橋和保護電路組成,在光伏陣列輸入側還具備最大功率 跟蹤功能,能夠有效提升光伏陣列效率。
(3) 實驗內容
a) 了解光伏發電系統的組成、原理和工作特性。
b) 分析氣象條件對光伏發電的影響。
c) 分析電池板傾斜角度對發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