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施耐德電氣用透明智造點亮制造業未來
閱讀:1124 發布時間:2018-5-16施耐德電氣用透明智造點亮制造業未來
透明化是智能化的前提
在一條被人群包圍的糖果生產線前,觀眾通過掃描二維碼,以DIY的形式選取糖果,由系統自動轉化為下單、制作、包裝、交付的一系列流程。而在用戶下單后,訂單處于哪個階段,或者哪里出了問題,無論是工廠管理人員還是用戶,都可以通過整體監控一目了然。
施耐德電氣展位上這個微縮版的生產線演示,可謂賺足了人氣。“這其實就是一條透明化的智能生產線。通過我們的EcoStruxure Machine Advisor機器顧問數字化服務平臺,將所有工位的數據上傳到云端,實現貫通工廠zui底層到zui頂層的全程透明化管理。”在展會現場接受采訪時,施耐德電氣(現貨)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業務負責人李凱笑著說道
凱指出,傳統制造企業的挑戰往往源自數據、流程和決策等各個方面的不透明。從企業運營的角度來看,傳統的工廠就好像一個“黑匣子”,其信息的不可見阻礙了工廠管理者優化決策和響應。“所以我們認為,透明化正是智能化的一個重要前提。”
“如果整個系統都不是透明的,談智能化就是無源之水,透明化是智能化的*步。這個前提做到了,我們再走下一步,幫助客戶一層一層真正實現智能化升級。”李凱說道。
他認為,跨入數字化時代,企業匯集的數據將是海量的,但對于企業管理者而言,難題是如何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擁有海量數據卻無法有效利用,和沒有數據是一樣的,關鍵是如何把數據變成自身的核心能力。怎樣在正確的時間,通過正確的方式,把正確的信息送給正確的人,然后讓這個人做出正確的決策,這正是智能系統需要面對的挑戰。”
“透明包括軟的透明和硬的透明。硬的透明我們容易做到,但軟的透明,也就是信息采集,是所有企業的挑戰,我們跟國內客戶實際溝通時發現,很少有企業能夠做到將所有的信息準確無誤地送達每一個合適的人,這是挺難的一件事情,也是我們努力的一個目標。”李凱進一步解釋。
透明智造,施耐德電氣的智造“利器”
“20年前,施耐德電氣zui早提出了‘透明工廠’這一概念,但當時更多是從硬件的角度提出這一構想。今天,在梳理制造企業需求的前提下,我們把這個概念升級為‘透明智造’,在硬的透明基礎之上,更關注軟的透明。”李凱介紹道。
所謂透明智造,就是將精益優化、數字化和自動化進行有機融合,結合系統級節能增效解決方案,助力用戶落實業務透明、數據透明、決策透明,進行生產管理優化和能源管理優化,從而實現提質增效。
作為這一概念中的幾個關鍵組成部分,精益優化、數字化和自動化可謂環環相扣、相輔相成。首先,精益優化技術及對行業的深刻洞察構成了企業大腦,從客戶視角明晰企業痛點及需求,遵循“先醫后藥”的理念,幫助客戶規劃智能工廠實施藍圖和路徑并實施指導;其次,數字化技術與精益優化成果的關聯構成了企業的中樞神經系統,遵循“先軟后硬”的理念幫助客戶實現工廠生產與業務的全面數字化集成,使工廠運營過程纖毫畢現;zui后,自動化設備、數字化技術和人的協同構成了企業的四肢,執行動作指令,減少人員參與帶來的穩定性和效率的影響,保證了生產執行力。
通過這一架構,業務透明、數據透明、決策透明zui終得以實現,并重塑新的客戶價值。“通過新一代的智能工廠讓生產制造過程一目了然,客戶的訂單將自動轉化為生產計劃,對人員、設備、物料智能調配,全程數字化追溯,實現從用戶到供應商的端到端智能化。”李凱闡釋道,“此外,智能化系統能夠覆蓋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研發、生產制造到遠程服務,實現全程透明可視化管理。”
而施耐德電氣基于物聯網的EcoStruxureTM架構和平臺,為“透明智造”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在底層的互聯互通產品,中間層的邊緣控制,以及頂層的應用、分析與服務這三個層面,提供幫助用戶實現智能制造和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解決方案體系,成為推動“現貨制造”邁向“現貨智造”的一大“利器”。
以需求為導向,提供因地制宜的落地方案
然而,對于現貨這樣一個廣闊的市場,不同的用戶在企業規模、行業分布、生產類型等方面相差甚大。所以,在智能制造實際落地的過程中,決定項目實施和升級能否成功的不僅僅是“利器”,還需要直達行業需求、解決行業痛點的“絕技”。
而施耐德電氣恰恰身懷對各個行業深刻洞察和見解的“絕技”。
“營銷學里有一句經典的名言,‘拿著錘子到處去找釘子’,我們特別要避免這一點。施耐德電氣要做的不是向客戶直接兜售一成不變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而是要先搞清楚客戶的問題所在,因地制宜,提供合適的落地方案。”李凱強調說,“一切以客戶的實際需求為導向。這也是為什么施耐德電氣一直強調‘先醫后藥’、‘先軟后硬’這兩大理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