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
iPS 干細胞領域日本“大忽悠”森口尚史
幾日前,日本多家媒體炒作報導一名日本研究人員,所謂的在美國六次成功實施心臟iPS(人造多能性干細胞)手術,現在證明是一場烏龍,此事件成為一個科學大丑聞,iPS領域成就了日本“大忽悠”森口尚史。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因發現iPS細胞獲得2012年諾貝爾【詳細】
閱讀:805 發布時間 -
南醫大學者研制“聰明細胞”抑制移植器官的排異反應
日前,南京醫科大學王學浩院士團隊的研究人員在美國《Science》子刊《科學·轉化醫學》雜志撰文介紹了他們正在探索的一種新方法——從接受移植者自身提取出一種細胞,在體外將它們“強化培訓”成聰明過人的“憲兵”,再注入患者體內去管理“戰斗*”,使戰斗*既【詳細】
閱讀:522 發布時間 -
身體哨兵就是你G蛋白偶聯受體
今天下午5時45分,斯德哥爾摩時間10日11時45分,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藥學與生物化學教授萊夫科維茨和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分子與細胞學教授科比爾卡,以獎勵他們在“G蛋白偶聯受體上的成就”。其實,你之所以能視,可嘗,可嗅,zui特別的地【詳細】
閱讀:454 發布時間 -
多功能干細胞已可工業化
與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同時發表研究成果:將人體皮膚細胞改造成可以分化為多種細胞的“細胞”,當時被北京科技報、南方周末競相采訪、甚至有預言會是下一個華人諾獎得主的俞君英,昨天凌晨回復本報記者的郵件采訪,她說:“我很【詳細】
閱讀:517 發布時間 -
能容納多類細胞的淋巴結
來自匹茲堡大學醫學院,McGowan再生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報道,淋巴結可以為多種不同細胞,以及來自其他器官的組織提供一個舒適的“家”,這表明未來某一天也許可以實現整個器官移植的一種以細胞為基礎的新型方法。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Biotechnology上,【詳細】
閱讀:448 發布時間 -
研究發現胎兒細胞可進入母親大腦并長期存在
一位母親或許一直都把她的孩子放在心里。研究人員稱,研究結果發現胎兒的細胞能夠移動到他們母親的大腦中。科學家補充道,尚不確定的是這些細胞是否對母親有益或者有害,又或者兩者兼有。zui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懷孕期間,母親和胎兒常常交換細胞,這些細胞似【詳細】
閱讀:683 發布時間 -
基因治療:沒有讓人絕望的探索
基因治療實現產業化的路徑十分漫長和曲折。如果沒有企業家的堅持,沒有投資者的耐心,基因治療領域可能很難走到今天。任何新生事物和革命性的成果,都必須經歷非常艱辛的產業化過程。在生物技術領域,無論是基因治療、干細胞或RNA干擾,都曾經歷令人興奮的快【詳細】
閱讀:449 發布時間 -
癌基因eIF4E重編程核孔復合體來促進mRNA輸出和致癌性轉化
mRNA從細胞核輸出一個高度調節的過程:大分子復合物通過核孔復合體運輸到細胞質。核孔復合體是由核籃(nuclearbasket)、跨過核膜的中央通道和胞質面(通過纖絲延伸到細胞質)組成的。一般來說,核輸出復合物是通過含細胞核輸出信號的蛋白、染色體區域維持蛋【詳細】
閱讀:198 發布時間 -
無需熒光標記也能檢測基因
科學家稱,他們的發現或可用于幫助醫生診斷白血病和淋巴癌等特定的癌癥,還能探測出在組織中存在的病毒,同時可用于法醫鑒定領域,例如親子鑒定或針對犯罪現場的DNA分析等。研究人員通過對短鏈RNA,即微RNA進行實驗,證明了新基因檢測分析法的效力。雖然新的【詳細】
閱讀:472 發布時間 -
鋅指核酸酶或可用于修改瘧原蟲基因
本周的《自然—方法學》報道了如何利用特定核酸酶對導致瘧疾發病的惡性瘧原蟲的基因組進行修改。這項發現將有助于從遺傳層面包括抗藥性機制上更深入地研究這種重要的人體寄生蟲。有數以百萬計的人飽受瘧疾侵害,而抗藥性是瘧疾治療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針對【詳細】
閱讀:425 發布時間 -
用皮膚細胞“造”精子初獲成功
美國研究人員說,已經在利用皮膚細胞“”精子的研究中取得初步成功,完成關鍵步驟。受不育問題困擾的男士有望在幾年內通過這種新型人工干預手段實現為人父的夢想。相關研究報告由《細胞—報告》月刊發表。擊破關鍵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詹姆斯·伊斯利博士帶領【詳細】
閱讀:506 發布時間 -
用艾滋病病毒對抗癌癥可提高治癌藥物功效
利用艾滋病病毒(HIV)的復制機制,該機構的研究人員已經培育出了一種突變體蛋白。該物質能極大提高抗癌藥物的功效,在與抗癌藥物聯合使用時,藥物劑量減至先前的1/300即可達到同樣的療效。相關論文發表在8月23日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上。該發現有【詳細】
閱讀:557 發布時間 -
研究發現閱讀障礙神經學致病因素
科學家發現了閱讀障礙背后的重要神經機制,研究顯示閱讀障礙相關的許多癥狀都能夠追溯到丘腦中內側膝狀體MGB的故障。研究結果為相應治療藥物的奠定了重要基礎。文章發表在PNAS雜志上。閱讀障礙的患者難以識別語言的語音。例如,大多數兒童在上學前就能判斷兩【詳細】
閱讀:438 發布時間 -
科學家發現靶向MLK3蛋白質可抑制腫瘤細胞遷移和侵襲
通過鑒定出的一個關鍵的蛋白質,它揭示了某些乳腺癌細胞是何時以及如何移動的,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能夠更好地理解乳腺癌擴散或轉移過程。當乳腺癌發生轉移時,癌細胞脫離原發腫瘤組織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包括肺、肝、腦等部位。zui近密歇根州立大學【詳細】
閱讀:615 發布時間 -
miR-125b在細胞凋亡調控中的重要性
microRNA成員之一miR-125b的生物學功能是多方面的,即可作為一種腫瘤抑制基因,也可作為促癌基因。但到目前為止,MIR-125b的促凋亡作用及其機制仍未被探索。近日,發表在Oncogen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過表達或抑制miR-125b表達實驗表明miR-125b的表達不僅誘發【詳細】
閱讀:747 發布時間 -
中科院健康所Oncogene點評重編程癌細胞
來自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Riskstratification–directeddonorlymphocyteinfusioncouldreducerelapseofstandard-riskacuteleukemiapatientsafter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等多篇文章,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詳細】
閱讀:569 發布時間 -
遺傳發育所等發現脆性X智障蛋白FMRP參與DNA損傷應答機制
利用經典的模式生物果蠅,研究人員發現突變體果蠅對γ-射線和化學誘變劑高度敏感。FMRP缺失果蠅呈現DNA損傷導致的G2/M細胞周期檢驗點缺陷,這種缺陷是由于FMRP缺失果蠅中細胞分裂素CycB的表達異常升高導致的。CycB是調節細胞進入有絲分裂期的關鍵因子之一,研【詳細】
閱讀:1025 發布時間 -
同濟大學Science子刊發表免疫學論文
來自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的劉中民(ZhongminLiu)教授和ShuipingJiang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劉中民教授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863”項目組組長和上海市的人才。主要從事心肌保護、心肺移植、復合創傷危重病人急救等方面治療的科學家研究。為了對【詳細】
閱讀:439 發布時間 -
阻斷FGFR抑制腫瘤轉移
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對腫瘤的生長和癌癥病人的生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其他受體酪氨酸激酶,科學家也一直將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作為一種治療癌癥的靶標來開展研究。近日,研究發現FGFR信號抑制后對原位乳腺66c14癌模型【詳細】
閱讀:629 發布時間 -
PTPN22激活AKT促進白血病細胞生存
磷酸酶PTPN22多態性變異已與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風險增加有關。近日,一項刊登在Blood雜志上的研究表明,PTPN22在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中也過度表達。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屬慢性淋巴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多起源于B細胞的惡性轉化,淋巴細胞分化受阻于未成【詳細】
閱讀:480 發布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