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地埋式二級生化污水處理系統
閱讀:870 發布時間:2020-5-13地埋式二級生化污水處理系統
污水經過生物處理后,必須進入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澄清后的達標處理水才能排放,同時還要為生物處理設施提供一定濃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處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對活性污泥系統的運行效果有直接關系。二沉池的型式有平流沉淀池、豎流沉淀池、輻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等。
什么是二次沉淀池?
按照在污水處理流程中所處的位置,沉淀池可分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兩種。初次沉淀池一般設置在污水處理廠的沉砂池之后、曝氣池之前,二次沉淀池設置在曝氣池之后、深度處理或排放之前。
污水經過生物處理后,必須進入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澄清后的達標處理水才能排放,同時還要為生物處理設施提供一定濃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處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對活性污泥系統的運行效果有直接關系。二沉池的型式有平流沉淀池、豎流沉淀池、輻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等。
二次沉淀池的作用是什么
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離使經過生物處理的混合液澄清,同時對混合液中的污泥進行濃縮。二沉池是污水生物處理的后一個環節,起著保證出水水質懸浮物含量合格的決定性作用。
如果二沉池設置得不合理,即使生物處理的效果很好,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機物的含量已經很少,混合液在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的效果不理想,出水水質仍有可能不合格。如果污泥濃縮效果不好,回流到曝氣池的微生物量就難以保證,曝氣混合液濃度的降低將會導致污水處理效果的下降,進而影響出水水質。
設置二次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水力負荷一般為0.5—1.8m。/(m2˙h),處理工業廢水時,活性污泥中有機物比例較大,曝氣池混合液的SVI偏高,與其配套的二沉池宜采用較低的表面水力負荷。
(2)為保證污泥能在二沉池得到足夠的濃縮,以便供給曝氣池所需濃度的回流污泥,二沉池的固體表面負荷為1.50kg/(m2˙d),斜管(板)二沉池的固體表面負荷可擴大192kg/(m2˙d)。
(3)二沉池池邊水深宜采用2.5~4m,具體值與池體的大小有關,二沉池直徑越大,池邊水深也應當適當加大,否則二沉池的水力效率將降低、有效容積將減小。對于直徑分別為10~20m、20~30m、30~40m和>40m的二沉池,池邊水深分別為3.0m、3.5m、4.0m和4.0m。當由于各種原因達不到上述池邊水深時,為了維持沉淀時間不變,必須采用較低的表面負荷值。
地埋式二級生化污水處理系統(4)二沉池出水堰的溢流率(或負荷)為1.5~2.9L/(m˙s)。
(5)采用機械排泥時,二沉池污泥區的容積要按污泥濃縮到所需濃度的停留時間來計算。活性污泥法二沉池污泥區的容積一般為2~4h污泥量,而且要有連續排泥措施。生物膜法二沉池污泥區的容積一般為4h污泥量。
(6)為降低能耗,污泥回流使用螺旋泵或軸流泵等低揚程、大流量的設備。如果采用鼓風曝氣,也可使用氣提泵,以簡化設備管理和維修。
活性污泥法工藝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廢水好氧生化處理技術,其主要由曝氣池、二次沉淀池、曝氣系統以及污泥回流系統等組成。
工藝特點
(1)優點:工藝相對成熟、積累運行經驗多、運行穩定;有機物去除效率高,BOD5的去除率通常為90%~95%;曝氣池耐沖擊負荷能力較低;適用于處理進水水質比較穩定而處理程度要求高的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
(2)缺點:需氧與供氧矛大,池首端供氧不足,池末端供氧大于需氧,造成浪費;傳統活性污泥法曝氣池停留時間較長,曝氣池容積大、占地面積大、基建費用高,電耗大;脫氧除磷效率低,通常只有10%~30%。
SBR工藝適用于間歇排放
1.簡介
處理過程主要由初期的去除與吸附作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絮凝體的形成與絮凝沉淀性能幾個凈化過程完成。
SBR技術的核心是SBR反應池,該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無污泥回流系統。尤其適用于間歇排放和流量變化較大的場合。
2.工藝特點
(1)優點:
理想的推流過程使生化反應推動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內厭氧、好氧處于交替狀態,凈化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