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150立方米/天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
該裝置是利用微生物處理技術組合成的一種新型高效污水處理凈化裝置。它由生物化糞池池體、微生物菌群、微生物載體等組成。主要是通過人工強化技術,將微生物菌群一次性引入到生物化糞池內,在池內的生物載體上逐漸形成菌群生物膜,利用微生物菌群(生物膜)的新陳代謝作用吸附、消化、分解污水中有機污染物,使之轉化成為穩定的無害化物質,達到凈化水質之目的。該工藝采用的是多級生化處理工藝組合而成。整個系統埋在地下,污水進入該系統后不需任何能耗,利用流體推流虹吸技術,自動沿內部的特殊結構逐次流經調節、沉淀、分離、多級生物處理、多級氧化澄清等處理過程。在系統內設有特殊的GSH生物載體,便于微生物結膜繁衍生存。在該裝置安裝完畢正常運行后,一次性加入培植的GSH微生物菌種群,便可終身運行;該微生物菌群所含的種類多,菌譜寬,降解有機物能力強,處理后的污水經衛生、防疫、環保部門監測,*達到了國家規定的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可以就近排入下水道及附近水系。
150立方米/天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會產生部分的甲烷氣體及少量的氮氧化合物氣體,因其濃度低而不純,故不能回收利用也不會引起爆炸,可隨水流經下水道排放或用管道高空排放。經環保、衛生部門對所排放氣體監測,符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要求,不影響居住環境大氣質量。 處理后的水,如回用,可在排水口,增設一套相應流量的回用水裝置,用于澆花草樹木、沖洗車輛、地面廁所等。這是一項將微生物技術應用于環境保護中的生物工程。其原理是將自然水體中各種微生物通過特殊的設備分離提純、培植馴化、濃縮固化后配制成高活性、高濃度多組合粉粒劑(或水劑)貯存。在常溫、常壓情況下,粉粒劑可保存6年以下。
氧化溝的主要類型及特點
根據氧化溝的構造和運行特征,并根據不同的發明者和情況可分為:卡魯塞爾氧化溝、交替工作式氧化溝、奧貝爾氧化溝、一體化氧化溝、微孔曝氣氧化溝及其它類型氧化溝。
1、卡魯塞爾氧化溝
應用立式低速表面曝氣器提供氧并推動水流前進,是由荷蘭Carrousel發明,其目的是尋求渠道更深的氧化溝和效率更高、機械性能更好的系統設備,以彌補當時氧化溝的占地面積大等缺點。目前為了適應脫氮除磷的要求,又開發了卡魯塞爾2000等類型的氧化溝。
2、交替工作式氧化溝
早期是丹麥Kruger公司開發的工藝流程,在國外采用的形式主要是雙溝(D)式氧化溝,即雙溝交替在好氧和沉淀的狀態下工作,以免除分離式的二沉池,并可完成硝化與反硝化過程。為占領發展中國家市場,又開發了三溝式(T型)氧化溝,提高了設備利用率(58.3%)。
污水的二級處理,采用上向流式生物曝氣濾池,要處理的污水和壓縮空氣都被引至濾池底部。這樣可以避免降流式濾池中經常出現的表面堵塞和氣囊的形成。此外,僅有處理后的出水才暴露于空氣中,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臭味。具體結構見圖3。
填料是經特別挑選的多孔性,有粗糙表面和高比表面積的材料。它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理想的載體,并可維持高濃度生物量,其濃度是活性污泥法的4~5倍,從而增加了單元的負荷,減小了污水廠的規模。
BAF處理(生物曝氣濾池)分為2個階段:階段1為了去除有機物,階段2為了硝化,故也稱之為BAFF工藝。
生物曝氣濾池(BAFF)的硝化保證措施
為了給硝化提供足夠的堿度并保證出水呈中性,向進入濾池的污水中投加NaOH。加藥是自動化的,通過監測pH值來控制投藥量。
生物曝氣濾池(BAFF)的反沖洗
濾池的反沖洗也由自動化控制,并且反沖洗水回流到處理系統前端。反沖洗可分為3個步驟:(1)填料的流化,(2)沖洗,(3)漂洗。
沖洗的效果由氣、水同時反沖洗來保證,這使得填料處于振動和攪拌狀態,從而去除多余的生物量。正因為這個原因,生物降解是一直存在的,同時很快的適應于流量和負荷的變化。
用處理后的污水來短期反沖洗填料,流量為800m3/h。因為污水水質較差,故回流反沖洗水相當于濾床體積的10%。
生物曝氣濾池的自控系統
*自動化控制對BAFF污水處理廠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就不需人為控制來應對進水流量的變化,通過PLC自控就可以完成對每一個濾池的控制。
生物曝氣濾池的運行可分為4個階段:(1)閑置階段,(2)過濾階段,(3)反沖洗階段,(4)準備過濾階段。PLC能夠根據進水流量和當前濾池的運行情況,自動開啟或關閉濾池以應對進水流量的變化。
進入BAFF污水廠的污水量由裝有固定轉速的水泵的泵站控制。進水是階段性不均勻的,而濾池則一直處于運行或閑置狀態,這對污水的處理沒有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