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河池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公司
污水處理設備選擇好的、對的、合適的。
公司十多年生產經驗、污水處理十多年經驗是您值得信賴的。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醫院污水處理設備、溶氣氣浮機、二氧化氯發生器、加藥裝置、一體化泵站、微動力污水處理設備、玻璃鋼污水處理設備、口腔診所污水處理設備、牙科門診污水處理設備等都是今年環保設備的熱門產品。
河池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公司
MBR 工藝生化系統參數設計
1.1污泥濃度
我們在設計膜生物反應器系統時,按照理論要求,一般我們會提議選擇較高的MLSS濃度。但從筆者實際工程中的經驗,存在如下問題:
①在實際進水有機物濃度低于設計進水水質情況下,MLSS值難以達到設計值,通過減少排泥來維持MLSS值時會造成MLVSS/MLSS值偏低,導致生化池表面產生大量的浮泥,致使生物活性降低,影響處理效率; ②由于MLSS是基本的設計參數,當實際值與設計值偏差較大時會影響相
關設計參數( 如SRT、空氣量) 的準確度,從而影響實際運行效果。
因此,對于進水有機物濃度較高的工業廢水,可選取較高的污泥濃度值( ~10g/L) 以盡量增大對有機物的去除能力; 而對于城鎮綜合污水處理工程而言,由于進水濃度相對不高,宜選取較低的污泥濃度( 6 ~8g/L) 。
以上筆者從實際項目出發的經驗數據,個人覺得值得我們從事設計工作的借鑒,對于設計好一項好的環保工程作品至關重要。
1.2泥齡
對于有脫氮要求的城鎮綜合污水處理工程,SRT宜根據硝化泥齡和反硝化泥齡來計算確定。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系統內的MLSS值較高,因此MBR工藝的泥齡通常較傳統工藝長。但實踐表明: 過長(30d) 或過短的泥齡均會使膜的TMP增勢加劇,而泥齡在20d左右時,跨膜壓差增長趨勢變緩。因此,泥齡不宜太長,以20d左右為宜。
一般我們建議泥齡在30d左右,看來合適的泥齡還是很重要的。
1.3水力停留時間(HRT)
由于MBR系統的MLSS值較高,以SRT 計算確定的生物池容積較小,相應的所需HRT較短( 7~10h) 。實踐證明,如果考慮到系統有較高的硝化和反硝化處理要求時,過短的HRT將難以保證其效果,因此應適當加大系統的 HRT(12h) ,同時可相應降低SRT,有利于控制膜污染。
1.4需氧量和供氣量
由于 MBR 反應器內的MLSS濃度較傳統工藝高,其混合液的液膜厚度、污泥粘滯度等會發生變化,由需氧量計算供氣量時應調整參數α、β和C0值,因此,MBR工藝的理論供氣量計算值應大于傳統工藝。但是大量工程實踐發現,實際生化池供氣量小于計算量。
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①為了控制膜表面污堵,需要采用空氣擦洗來改變膜絲表面液體的流態,大量的擦洗空氣使得膜池內的溶解氧濃度*( 通常其DO值可達8~10mg/L) ,因此從膜池到生化池的大比例回流液( 通常為400% ~500%)使生化池所需的曝氣風量降低; ②當實際進水有機物濃度低于設計值時,會造成計算需氧量和實際MLSS值均低于設計值,實際供氣量則會遠低于計算值。因此在計算供氣量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給出一個供氣量的區間值,以便于進行鼓風機的配置和風量調節控制。
二、MBR 工藝生化系統布局設計
2.1回流方式
綜合各種回流方式的實際效果,提出如下建議: ①采用膜池回流混合液至好氧區,再由好氧區回流硝化液至缺氧區,如果采用膜池回流硝化液至缺氧區的方式,由于混合液富含大量氧氣,會破壞缺氧環境,導致反硝化反應不充分。②如果采用兩段缺氧生化工藝,宜采用兩點回流方式,盡管增加了相應的管渠,但是兩區的回流比例可以按照實際運行情況進行分配,以便于充分有效地利用原水碳源和內碳源來提高系統脫氮效果,減少外加碳源的用量。
2.2進水方式
由于在城鎮污水處理工程中均有較高的除磷脫氮要求,因此大多采用了厭氧/缺氧/好氧工藝,對于MBR工藝而言,生物反應池建議采用兩點進水方式,即在生物池前設置進水分配渠道和分配調節堰,污水進入分配渠道后,通過兩套調節堰門將原水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厭氧區和缺氧區,從而選擇優先滿足生物脫氮還是生物除磷對進水碳源的需要,而且各區的分配比例還可以根據不同水質條件下生物脫氮和生物除磷所需碳源的變化進行靈活調節。
2.3提升方式
混合液回流有兩種提升方式: ①前提升系統,即好氧池出水由泵提升至膜池,膜池的混合液重力回流至生物池; ②后提升系統,即好氧池出水自流至膜池,膜池的混合液通過回流泵提升至生物池。后提升系統較前提升系統提升混合液的流量小,回流泵分別對應各組膜池便于獨立檢修,但管路系統較為復雜; 前提升系統管路系統較為簡單,檢修維護工作量小,提升揚程較低。
2.4好氧區形式
傳統活性污泥A2/O系統的好氧區構型多為長方形廊道的推流形式。對于MBR工藝,其好氧區宜設計成*混合式,一方面有利于混合液處于良好的紊動,保持懸浮狀態,減小因剪切造成的污泥顆粒破碎,并提高曝氣設備的充氧速率; 另一方面,從膜池回流至好氧區的大比例混合液可以實現快速混合以充分利用膜池內的DO。
格曝氣生物濾池的工藝原理及特點
曝氣生物濾池是20世紀80 年代末在歐美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污水處理技術,它是由滴濾池發展而來并借鑒了快濾池形式,在一個單元反應器內同時完成了生物氧化和固液分離的功能。世界上首座曝氣生物濾池于1981年誕生在法國,隨著環境對出水水質要求的提高,該技術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獲得了廣泛的推廣應用。目前,在已有數百座大小各異的污水處理廠采用了BAF技術,并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
1. 1 工藝原理
曝氣生物濾池是充分借鑒污水處理接觸氧化法和給水快濾池的設計思路,將生物降解與吸附過濾兩種處理過程合并在同一單元反應器中。以濾池中填裝的粒狀填料(如陶粒、焦炭、石英砂、活性炭等)為載體,在濾池內部進行曝氣,使濾料表面生長著大量生物膜,當污水流經時,利用濾料上所附生物膜中高濃度的活性微生物強氧化分解作用以及濾料粒徑較小的特點,充分發揮微生物的生物代謝、生物絮凝、生物膜和填料的物理吸附和截留以及反應器內沿水流方向食物鏈的分級捕食作用,實現污染物的高效清除,同時利用反應器內好氧、缺氧區域的存在,實現脫氮除磷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