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tài)
兩會聚焦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見成效,賽默飛助力研究成果
閱讀:619 發(fā)布時間:2019-3-18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有“三步走”戰(zhàn)略,到2020年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到2035年左右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要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3月14日,據CCTV2報道,提出要深入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特別強調加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及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的建設,從而保障并提升國家重大科技的基礎研究。
新聞中提到,近期學術期刊《Nature》發(fā)表的《Proteomics Identifies Therapeutic Targets of Early-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文章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
新聞中, 研究人員強調:“這一突破背后離不開整個科研團隊軟硬件設施的提升,其中高分辨質譜儀就是設備升級的典型代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賽默飛助力中國蛋白質組學研究駛入快車道
新聞中提到及展現的就是賽默飛超高分辨率質譜儀Orbitrap系統(tǒng),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中心·北京(鳳凰中心)擁有高分辨質譜涵蓋賽默飛Orbitrap Fusion Lumos、Fusion、QE HF-X、QE-HF、QE Plus、QE多個型號。
新聞中,研究人員告訴記者:“沒有這些設備的話,我們現在還達不到這么大規(guī)模臨床樣本的數據產出,之前一例樣本要做2-3天,有國家大科學基礎設施的支撐,一個樣本能達到2-3個小時。2014以來,中國蛋白質組計劃啟動后,5-600萬元的質譜儀,這里就有20多臺,對比曾經使用的老設備,變化太大。*不在一個量級,產出也好很多。”單個樣品從2-3天到2-3個小時的跨越,正是運用Orbitrap高通量、高分辨質譜技術,經過科研工作者的不斷探索,帶給蛋白質組學分析的進展。越來越多國內外的蛋白質組學分析工作者的共同選擇,鑄就了Orbitrap成為蛋白質組學金標準;而廣泛的技術通量提升,也幫助中國蛋白質組學研究駛入快車道。
無論是助力中國蛋白質組學計劃、離子色譜IC(URG)技術助力北極科考、推動健康醫(yī)療中心、還是共建學科平臺助力建設,都有賽默飛的身影;創(chuàng)新的技術、有針對性的科研細分領域解決方案,極大程度的幫助生命科學、醫(yī)學、藥學、農林、食品、環(huán)境等研究領域用戶實現新的科研成就;全流程解決方案,涵蓋豐富的產品組合和完善的研究工作流程,更是極大程度的助力科學家解決研究面臨的前處理、樣品分析、數據處理等諸多挑戰(zhàn),不斷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