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虎林市生物曝氣濾池
曝氣生物濾池,簡稱BAF,是80年代末在歐美發展起來的一種生物膜法污水處理工藝,于90年代初得到較大發展,大規模達幾十噸每天,并發展為可以脫氮除磷。該工藝具去除SS、COD、BOD、硝化、脫氮、除磷、去除AOX(害物質)的。曝氣生物濾池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懸浮固體一體的新工藝。
工藝特點
次性投資比傳統方法低1/4;
占用面積為常規工藝的1/10~1/5,運行費低1/5;
進水要求懸浮物50~60mg/L,與一強化處理相結合,如采用水解酸化池;
填料多為頁巖陶粒,直徑5mm,層高1.5~2m;
水往下、氣往上的逆向流可不設二沉池。
曝氣生物濾池的反沖洗周期必須根據出水水質、濾料層的水力損失、出水濁度綜合而定,并由計算機系統自動程序控制。對于城市生活污水,通常情況下運行24~48h反沖洗一次,而且在多格濾池并聯運行的情況下,反沖洗過程是依次單格進行,從而了整個處理系統不受影響而能順利工作。一般來說,反沖洗用水強度為5~6L/(m2.s),反沖洗排水中平均TSS濃度為500~650mg/L;反沖洗用氣強度為15~20L/( m2.s)。單格曝氣生物濾池面積:6m×6m=36m2,反沖洗用水流量684~777.6m3/h;反沖洗用氣流量32.4~43.2m3/min。對曝氣生物濾池,控制好氣、水反沖洗強度顯得尤為重要,過低達不到沖洗的,過高會使生物膜嚴重脫落,并造成填料的破損、流失及增加不必要的反沖洗耗水量、耗電量。反沖洗濾層的膨脹率較小,約為10%左右。
優點:
(1)曝氣生物濾池是三代生物濾池,是真正集生物膜法與活性污泥法于一身的反應器,出水水質高、處理負荷大。 滴濾池(普通生物濾池)被稱為*代生物濾池,也是生物濾池初的雛形,高負荷生物濾池、生物濾塔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二代生物濾池,主要征是增加了處理負荷。曝氣生物濾池對生物濾池進行了面的革新:采用人工強制曝氣,代替了自然通風;采用粒徑小、比表面積大的濾料,突出提高了生物濃度;采用生物處理與過濾處理聯合方式,省去了二次沉淀池;采用反沖洗的方式,免去了堵塞的可能,同時提高了生物膜的活性;采用生物膜加生物絮體聯合處理的方式,同時發揮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優點。
(2),基建投資省。曝氣生物濾池之后不設二次沉淀池,可省去二次沉淀池的占地和投資。曝氣生物濾池占地面積為常規工藝的1/10—1/5。處理、停留時間短,因而池容較小,基建投資比常規工藝節省少20-30%。
(3)運行低。供氣能耗在所好氧生物處理的運行中占了相當的比例,曝氣生物濾池工藝氧的傳輸利用效率很高,曝氣量小,供氧動力消耗低。氧的利用效率可達20-30%。
發展
上座曝氣生物濾池于1981年在法投產,隨后在歐洲各得到。美和加拿大等美洲在20世紀80年代末引進此工藝,日本、韓和中中國臺灣也先后引進了此項技術。上較大的如法得利滿、德菲力普穆勒、法VEOLIA均把它作為拳頭產品在*推廣。在中內地,曝氣生物濾池正處于推廣階段。大連市馬欄河污水處理是我*個采用曝氣生物濾池工藝的城市污水處理(由東北市政院設計),廣東新會東郊污水處理采用了水解——曝氣生物濾池污水處理工藝(由中冶馬院設計)。 我一部分工業廢水的處理也采用了此項技術。內許多科研設計單位對曝氣生物濾池也進行了試驗研究。隨著曝氣生物濾池在范圍內不斷推廣和普及,很多學者在其結構形式、功能、啟動和濾料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
虎林市生物曝氣濾池
山東明基環保設備有限公司位于美麗的風箏都——濰坊,成立以來,本著美化環境、服務人類的宗旨,以的行業技術為先導,先后研制出多款二氧化氯發生器及緩釋消毒器,受到新老用戶及業界的好評。并自主研發出二氧化氯發生器、臭氧消毒器等配套設備,使消毒程序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