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碳化硅(SiC)憑借其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成為制備高壓、高頻、高溫功率器件的核心材料。晶圓表面碳化硅外延層的厚度均勻性直接影響器件的電學性能與可靠性,因此實現納米級精度的非接觸式厚度測量至關重要。泓川科技 LT-IT50 白光干涉測厚傳感器基于先進的白光干涉原理,結合高靈敏度光學系統與數字化信號處理技術,為碳化硅晶圓的精密檢測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決方案。
碳化硅外延層厚度通常在 1-100μm 范圍(折射率 1.5 時),且表面存在原子級臺階流結構,對測量設備的空間分辨率與線性度提出嚴苛要求。同時,晶圓制造過程中存在振動、溫度波動等干擾因素,需傳感器具備強抗擾動能力。
接觸式測厚(如探針法)易引入機械應力導致樣品損傷,且單點測量效率低;激光反射法受限于材料折射率變化,在復雜界面(如多層膜結構)測量中精度不足。而白光干涉技術基于光程差匹配原理,可通過光譜分析實現非接觸式絕對厚度測量,避免上述問題。
測量系統由 LT-IT50 傳感器、高精度運動平臺(亞微米級定位精度)、TSConfocalStudio 測控軟件及工業 PC 組成(如圖 2 所示)。傳感器通過 Ethernet 接口(100BASE-TX)與上位機通信,支持 Modbus 協議與 4-20mA 模擬輸出,兼容 PLC 控制。
對厚度 10μm 的碳化硅標準片(NPL 認證,標稱值 10.002μm)進行 100 次重復測量,結果顯示均值 10.001μm,標準差 0.9nm,驗證了 1nm 級重復精度(如圖 3 所示)。線性度測試中,在 1-100μm 范圍內使用階梯式標準片(間隔 10μm),實測值與標稱值偏差均≤18nm,滿足 ±20nm 線性誤差要求。
某 6 英寸碳化硅晶圓(外延層厚度 20μm)的檢測數據顯示,中心區域厚度均值 20.012μm,邊緣區域(距邊緣 5mm)厚度 20.008μm,標準差 12nm,厚度均勻性(3σ)≤0.12%,優于行業標準(≤0.2%)。生產過程中,通過 10kHz 高速采樣捕捉到機械臂振動導致的瞬時厚度波動(幅值 ±50nm),系統實時觸發警報并剔除異常數據,避免不良品流入下工序。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