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上海天道儀器有限公司>>各種監測系統>> 濟南空氣安全質量監測儀JNZL-05
應用領域 | 化工 |
---|
1.1 概述
能源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要素。隨著社會的發展,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近年來,根據世界各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形勢預測,由于能源資源缺乏和溫室效應使全球變暖,加上核動力所具有的有益于環境保護的明顯優勢,將導致核動力工業的復興。
目前世界能源的主力是煤和石油。這些化石燃料是BUKEZAISHENG的能源,在地球上的儲量有限,而且煤和石油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及二氧化硫等,都是造成全球污染的重要原因,由此造成的溫室效應和酸雨正在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從這些意義上講,人類需要一種清潔,經濟,安全的替代能源??稍偕茉窗ㄋ?,太陽能,風力,潮汐能,波浪能等。
水利資源的利用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而靠近生產和生活中心的水利資源已得到比較充分的利用。其它可再生的資源因種種限制而難以形成工業利用規模。而核電廠受地理限制比較小,也不像火電廠那樣排出大量的灰塵,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及二氧化硫,在正常運行過程中排放的放射性總量微乎其微,不會對環境和人類的健康造成危害,加之從發展原子能事業的初級階段開始,人們就已認識到了核電離輻射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危害,并且廣泛進行了有關安全防護方面的研究,制定了各種法律,條例和規定,可以說目前核能技術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這樣核能這種嶄新的能源便應運而生。
核能的發展與和平利用是20世紀科技SHISHANG杰出的成就之一,在核能利用中,核電廠的發展相當迅速,已被作為一種經濟,安全,可靠,干凈的能源。核動力技術在多數發達*得到巨大發展,在很多發展中家也獲得了廣泛的認可,世界上的核電廠已有豐富的運行經驗和良好的安全記錄。
原子能機構2003年5月30的統計數字表明,全球正在運行中的核電機組到2002年年底共有441座,總發電能力為359.7TW,發電量約占總發電量的16%。其中法國,立陶宛,比利時和斯洛伐克等*的核電所占的比重都超過了50%,而法國和立陶宛的核能發電所占的比重占發電總量分別達到了78%和80.1%,在電力生產中已占的支配地位,實現了由燃油和燃料發電向核能發電的轉變。
我國是個電力需求大國,核電的發展有著一個廣闊的市場,中國核電從1985年開始起步,在1985年到2008年間,一共建設了11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910萬千瓦。核電基地分布在沿海的浙江、廣東、江蘇三個省,包括秦山一期、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大亞灣、嶺澳一期、田灣等項目,核電技術包括法國技術、加拿大技術、俄羅斯技術,這些技術引進后都進行了不斷的改進和發展,當然,也依靠我們自己發展的核電技術,比如秦山一期項目。
2005年以來,在大力支持下,廣東、浙江、遼寧、福建、山東等沿海地區正在建設一批新的核電站,與此同時,在電力需求的強力推動下,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重慶等內陸省市也在競相成為我國一批內陸核電站的所在地,過去幾十年只能在沿海地區發展核電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核電建設正向我國內陸地區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