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上海天道儀器有限公司>>民用工程核生化監測系統>> 遠程固定式,移動式核生化監測系統 JHU126
應用領域 | 化工 |
---|
當今世界的放射性、化學與生物危險源基本源自危險品生產事故、主義活動(往往會涉及到大規模殺傷性)以及長壽命放射性、化學與生物危險物質的全球傳播。科技進步的成就使得發達有能力創造適合國民居住的生存環境。然而,創造人類文明的技術圈也在無形中產生了許多危險。這些危險就自身性質來說多種多樣,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今世界可能引發惡性后果的事件包括:大型技術事故、主義活動以及放射性、化學與生物危險物質的環境污染(銫-137、二堊英、炭疽孢子)。20-21世紀初的大規模技術事故與環境污染后果分析是上述論點的鮮明例證。在切爾諾貝利事件中幾十萬人罹難,幾百萬人被迫遷移。在白俄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國土內出現了許多隔離區,這些地區與失去了經濟聯系。發生在印度博帕爾的化學物質泄漏事件導致3 000人喪生,約有20多萬居民因此殘廢。2011年日本的地震、海嘯引起嚴重核泄漏,超過3萬人遇難,經濟損失超過3 000億美元。為了預知危險、降低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需要開發并廣泛應用防護方法與裝備。 放射性、化學與生物危險源20世紀的科技革命引發許多人類活動領域的爆炸式發展,這得益于眾多新型物質和材料的廣泛應用,這些物質或是從核、化學、生物工藝中獲取,或是應用于上述領域。農業產量的提高依賴于化學肥料和微生物農藥的廣泛使用。醫學領域的成功則與藥品、放射性物質的使用息息相關。人類的能源需求主要依賴于碳氫化合物和放射性燃料。上述所有領域都需要建設大型工業基礎來保障放射性、化學及生物物質的生產、運輸與使用,而許多放射性、化學及生物物質對于人類以及動植物都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