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校準移液器是確保實驗結果準確性的關鍵步驟。以下是手把手教你校準移液器的詳細步驟:
一、準備工作
工具和材料
精密天平(精度至少為0.01 mg)
蒸餾水或去離子水
量筒(用于測量蒸餾水)
校準砝碼(用于校準天平)
移液器吸頭(與移液器匹配的高質量吸頭)
移液器校準記錄表
溫度計(測量水溫)
濕度計(測量環境濕度)
手套和防護裝備(確保操作無污染)
環境要求
環境溫度:20°C ± 2°C
環境濕度:50% ± 10%
避免氣流、震動和電磁干擾
二、校準步驟
校準前的準備
確保移液器清潔且干燥。
檢查移液器是否需要維護或更換密封圈。
在開始校準前至少30分鐘,將所有工具和材料放置在實驗室環境中,使其達到環境平衡。
天平校準
打開天平,進行預熱(根據天平說明書的要求)。
使用校準砝碼進行天平校準,確保天平讀數準確。
確認天平校準完畢后,將天平調零。
準備蒸餾水
測量并記錄水溫(理想溫度為20°C)。
根據溫度,查找水的密度(參考密度表)。
吸取和稱量
將吸頭浸入水中2-3毫米。
緩慢平穩地吸取水樣。
等待1-2秒,確保吸頭內液體穩定。
將吸頭移到天平上方。
緩慢釋放移液器按鈕,將水樣排到天平的稱量盤上。
設置移液器至校準所需的體積(如10µL、100µL、1000µL)。
選擇適配的吸頭,安裝到移液器上。
使用正確的移液技術吸取水樣:
記錄天平讀數(質量)。
重復操作
對每個體積進行至少10次重復操作,記錄每次稱量的質量。
計算體積
使用以下公式計算每次稱量的體積:其中, 是體積(µL), 是質量(mg), 是水的密度(mg/µL,取決于水溫)。
計算誤差
計算每次測量的平均體積()。
計算標準偏差(SD):其中, 是每次測量的體積, 是測量次數。
計算相對標準偏差(RSD):
計算系統誤差(系統誤差 = 平均體積 - 設定體積)。
三、評估結果
精度和準確度
比較計算出的平均體積和設定體積的差異(系統誤差)。
檢查相對標準偏差(RSD),確保在移液器規定的允許范圍內。
調整移液器
如果誤差超出允許范圍,根據移液器說明書進行調整(通常通過移液器上的調節螺釘)。
調整后重新進行校準,直至誤差在允許范圍內。
記錄和報告
填寫移液器校準記錄表,包括每次測量的體積、平均體積、標準偏差和相對標準偏差。
保存校準記錄,以備將來審查。
四、后續維護
定期校準
根據使用頻率和實驗要求,定期校準移液器(通常每3-6個月一次)。
日常維護
每次使用后清潔移液器,特別是在處理高風險樣本后。
避免粗暴操作,正確存放移液器。
通過上述步驟,可以確保移液器的精度和準確性,從而保證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如果在校準過程中遇到復雜或無法解決的問題,建議聯系廠家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