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發酵生產 菌種 菌種培養液 污染 細菌 真菌 污染現象 污染源 污染程度 清潔消毒 環境 措施
菌種培養液是菌種培養經檢測合格后用于發酵生產或分離選育工作的重要原材料。當菌種培養液發生污染后,不僅會影響正常的生產進程,使原材料的投入及生產成本增加,還會增加選育工作的時間,無法按計劃選出優秀菌種。因此,當發現菌種培養液被污染后,需要進行系統的調查以確定污染源和污染程度,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
一、污染現象的初步觀察
1.肉眼觀察:首先觀察培養液的顏色、透明度、是否變渾濁或產生沉淀物、是否有泡沫等異?,F象。細菌污染常導致培養液變渾濁,真菌污染在顯微鏡下會觀察到菌絲或菌團??梢匀∩倭颗囵B液進行涂片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細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存在。這有助于初步判斷污染的種類。
2.氣味:正常生長的菌種培養液有其固有的氣味,每個菌種培養液氣味不同,如果培養液染菌會散發出與正常氣味不同的刺激性氣味。
3.PH檢測:被細菌污染的培養液PH較正常培養液的檢測數值會有所下降;真菌污染的培養液PH會有所上升。
圖示為菌種培養液
二、污染源的追溯
1.操作過程審查:回顧整個操作過程,檢查是否有不遵循無菌操作規程的情況,如無菌服穿戴不合格、手套更換不及時、工作臺面及潔凈區環境消毒不及時等。
2.器皿檢查:檢查使用的培養器皿、接種鏟等器具是否經過清潔和滅菌。特別是長時間未使用的器具,可能存在污染風險。
3.培養基檢查:檢查培養基的制備過程是否符合規程,包括配制比例、包扎過程、滅菌溫度、滅菌時間、pH值等條件是否控制得當。同時,檢查培養基及原材料的保存條件,避免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一些糧食類原材料需低溫保存,避免原材料發霉變質。
4.實驗室環境評估:檢查通風系統是否正常運行,空氣過濾裝置是否定期更換,實驗室是否定期清潔消毒等。
5.人員衛生狀況:檢查操作人員是否遵守個人衛生習慣要求,如是否認真穿戴實驗服、戴口罩、頭套等。
三、污染程度的評估
1.觀察檢測:取少量培養液涂片放于顯微鏡下觀察,如污染培養液的是細菌,可用革蘭氏陽性/陰性染液染色,觀察染色后的細胞數量多少;如污染培養液的是真菌,可觀察菌絲或菌團的數量多少及大小,以此判斷污染程度。
2.培養檢測:將疑似污染的培養液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到無菌培養基上,放入培養箱中進行培養觀察。根據培養結果(如菌落的顏色、形態、大小等)判斷污染的程度和種類。細菌的菌落通常呈較小的圓形,真菌菌落較大,且表面有孢子。
3.生化指標檢測:對培養液進行生化指標檢測,如pH值、營養成分含量、氧化還原電位等,以評估污染對培養液質量的影響。
圖示為無菌培養基上的細菌菌落
圖示為無菌培養基上的真菌菌落
四、應對措施
1.隔離污染源:一旦發現污染,應立即將受污染的培養液、器皿等隔離處理,避免污染擴散。對受污染的培養液經高溫滅菌或用消毒劑處理后送環保處處理,受污染的器皿經多次高溫滅菌或用消毒劑浸泡檢測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2.消毒與清潔:對受污染的區域進行消毒和清潔,包括工作臺面、設備、空氣過濾裝置、實驗室環境等。人員在操作前應嚴格按照要求對自身尤其是手部進行清潔,并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
3.重新培養:在確認污染已經清除后,使用新的、經過滅菌的培養基和器皿重新進行菌種培養。培養基應定期配制,防止因放置時間過長而發生污染。
4.記錄與總結:詳細記錄污染事件的全過程,包括污染源、污染程度、應對措施等。同時,總結經驗教訓,制定改進措施,嚴格按規程操作,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五、專業檢測與咨詢
如果污染情況復雜或難以處理,建議尋求專業檢測機構的幫助。檢測機構通常擁有先進的檢測技術和設備,能夠準確判斷污染的種類和程度,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此外,也可以咨詢經驗豐富的科研人員或專家,以獲得更具體的指導。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