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是由支原體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強、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對養羊業危害嚴重。
一、病原特點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又稱爛肺病,是由山羊絲狀支原體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病原體細小、無特定形狀,革蘭氏染色陰性,對多種消毒劑易感,如3%石炭酸、臭藥水、福爾馬林等,同時對氯霉素和四環素也較為敏感。山羊絲狀支原體在肯尼亞流行的羊群中分離得到,隨后在多個國家均有報道。
二、流行及發病特點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呈世界分布,廣泛發生。其主要傳播方式為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或直接接觸傳染,因此常呈地方性流行且具有很高的致病性和致死性。在自然情況下,該病的易感宿主為山羊,且3歲以下的山羊最易感染,成年羊比羔羊發病率高,懷孕母羊的死亡率也很高。該病的傳染源包括病羊和隱性感染羊,健康羊常可因與病羊接觸而被傳染。本病在冬春枯草季節高發,陰雨連綿、寒冷潮濕和羊群衛生條件差的環境中易傳播。一旦山羊群中出現一例感染,該病會迅速傳播并在20天左右波及整個羊群。
三、臨床癥狀
臨床上,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根據發病輕重和病程持續時間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種。
最急性型:病程一般只有4~5天,甚至有的僅為12~24小時。發病初期體溫高達41~42℃,精神極度不振、食欲廢絕、呼吸加快,嚴重病羊會大叫。隨后,可見血性膿性鼻液、咳嗽不止、難以呼吸。肺部叩診為濁音,聽診肺泡呼吸音初為捻發音,隨后逐漸減弱至消失。起初,肺膜滲出液流入肺臟,進而流入胸腔,導致病羊黏膜高度充血,臨床表現為病羊發紺,呼吸減弱至無法呼吸,四肢無力顫抖直至窒息而死。
急性型:病程一般為10天左右,有的達1個月。發病初期體溫高達41℃以上,精神不振,不愿意采食,呼吸加快,被毛凌亂無光澤、目光呆滯。隨后,可見口角、鼻、唇流出泡沫狀液體,并伴有短促的咳嗽聲。隨著病情的推進,短促的咳嗽聲變為干咳,口角、鼻、唇流出泡沫狀液體演變為漿性或膿性的鐵銹色的鼻漏。肺部叩診為部分濁音區,聽診呈水泡音和胸膜摩擦音,并且在肺周圍處其聲音變粗,且肺部按壓有明顯的疼痛感。體溫呈稽留熱,身體狀態變差,頭頸伸直,弓背,瀕死前體溫降至常溫以下,最后倒地窒息死亡。懷孕母羊發病后往往會流產,死亡率很高,多發于新疫病區。
慢性型:病程可長達數月,多為急性型患病山羊治療后未,病情轉變為慢性型。急性型患病山羊病情有所好轉后,體溫40℃左右,食欲略有增加、咳嗽減弱、鼻涕少有、精神狀態良好、被毛較為凌亂且光澤較差、身體狀態仍然不佳,但整體處于恢復階段。此時對病羊要特殊護理,增強其抵抗力,遠離傳染源,以防病情復發。
四、病理變化
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解剖學病理變化主要局限于胸腔、胸膜、肺臟、縱隔淋巴結和支氣管。胸腔積水,呈淡黃色或混雜纖維素,接觸空氣后纖維蛋白凝結成塊;胸膜表面粗糙增厚至黏連,黏連處有明顯的白色膠樣浸潤,被覆纖維素薄膜;肺臟呈現單側或雙側纖維蛋白性肺炎,易見大小不一的肝病區,質地較硬,結構致密,肺臟肝樣病變早期病肺呈紅灰色,切面呈紅色或暗紅色的大理石樣并伴有紅色半透明液體流出;縱隔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并有出血點;支氣管擴張,內部含有黏液,其淋巴結腫大,有水腫或出血。
五、檢測診斷
牛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抗體檢測卡是一種基于免疫層析技術的快速檢測工具,在牛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斷中具有重要應用,其診斷應用及優勢如下:
牛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快速檢測卡診斷應用
現場快速檢測:可在養殖場、屠宰場等現場對牛羊進行即時檢測,無需專業實驗室設備和復雜的操作流程。只需采集牛羊的血液樣本,通常是靜脈血或耳緣血,滴加在檢測卡的樣本孔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應,即可根據檢測卡上的顯色結果判斷牛羊是否感染過傳染性胸膜肺炎或是否具有相應抗體。一般 15 - 30 分鐘內就能得出檢測結果,能快速為養殖者或獸醫提供初步的診斷信息,有助于及時發現疫情。
大規模篩查:適用于對牛羊群體進行大規模的抗體篩查。在養殖密集地區或養殖場進行疫病監測時,可同時對大量樣本進行檢測,快速了解群體的抗體水平和感染狀況,有助于及時發現潛在的感染動物,為疫病的防控和凈化提供依據。例如,在進行牛羊引種時,可使用檢測卡對引入的牛羊進行抗體檢測,篩選出健康的動物,防止疫病的傳入。
輔助診斷:作為牛羊傳染性胸膜肺炎臨床診斷的輔助手段,結合動物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等信息,幫助獸醫更準確地判斷病情。有些感染牛羊可能處于潛伏期或癥狀不典型,通過抗體檢測卡可以檢測到體內的抗體,為診斷提供有力的證據,避免漏診或誤診。
免疫效果評估:用于評估牛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的免疫效果。在疫苗接種后的一定時間內,采集牛羊血液進行抗體檢測,如果檢測卡顯示抗體陽性,說明疫苗免疫產生了效果,動物獲得了一定的免疫力;如果抗體陰性,則可能需要進一步分析原因,如疫苗接種方法不當、動物個體差異等,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整,確保免疫程序的有效性。
七、防治措施
嚴格引種:養殖場在引入外來羊只時,應盡可能了解引種地區動物疫病流行情況,盡量從非疫區引入健康山羊,避免購入患病山羊。引入山羊要注射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在混入羊群前至少進行45天以上的隔離觀察,確認健康后方能混群飼養。引種時間應避開寒冷季節,并縮短運輸時間,減輕羊只應激反應,以防潛伏感染的山羊發病。
加強飼養管理:山羊引入后,要加強飼養管理,調整飼料的營養成分,尤其是進入冬季枯草期后,適當補充黃豆、玉米等精飼料,補充豐富的蛋白質,提高山羊的免疫能力。保持羊舍清潔,定期消毒,避免羊群過度擁擠,保證充足的飲水和飼料供應。
定期免疫接種:免疫接種時間定為每年春季或秋季,臨床上為安全起見多數使用滅活的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抗體保護可維持12個月。注射劑量根據山羊年齡和體重確定,一般14天后山羊體內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1年。
定期檢疫:養殖場內部要對所有山羊定期檢疫,尤其是對發病羊只進行嚴格檢疫工作,逐頭檢查,發現可疑山羊要隔離治療。由于該病原菌極易傳播,且在營養狀態不佳條件下易激活體內病原體,廣泛傳播養殖場內部,所以檢疫呈陰性的山羊也要定期檢查,以防疫病暴發。
隔離和嚴格消毒:當發現有羊只感染該病時,應立即對于疑似和發病山羊進行隔離,不得串圈,并且對病羊、可疑羊和假定健康羊分群隔離治療并及時進行治療;對于病死山羊尸體及時作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為防止疫病的擴散,應對被污染的羊舍、用具、排泄物進行消毒。養殖場內經常使用4%的氫氧化鈉溶液消毒或10%~20%的漂白粉進行消毒,并對羊舍及其周圍環境采用1000倍稀釋的百毒殺溶液進行噴霧消毒,保障圈舍的安全,消除安全隱患。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是山羊支原體引起的山羊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病傳染性較強,一旦羊群中有山羊感染后,傳播迅速,死亡率較高,是目前嚴重危害我國養羊業發展的重要傳染病之一。
本病的暴發多因氣候驟變、羊群密集、羊舍衛生狀況不佳、山羊營養缺乏等原因對山羊產生應激反應,導致疾病暴發。因此,應保持良好的飼養衛生條件,降低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同時,加強飼養管理,嚴格檢疫制度,慎重引種,也是預防和控制該病的關鍵措施。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